个人征信和网贷大数据是两回事吗?
征信好比个人经济身份证,你不需要贷款的时候它毫无用处,但你一旦需要贷款了,就会发现,它真的很重要。
它就像是隐形的资产,大到买房买车,小到申请网贷,甚至有些单位上班都要查征信,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征信了。
很多人说查征信,查大数据,往往混为一谈,分不清两者差别,实际上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!
1、人行征信查询
中国人民银行信用报告是目前最权威、影响最广的信用系统。一旦因为逾期,被列入中国人民银行信用黑名单,申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将非常困难。(买房买车信用卡全看这个。)
其查询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线下查询纸质详版征信,带上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,到当地银行网点征信查询中心,请工作人员帮忙查询。
还有一种就是在线上手机银行APP上查询电子简版征信,登录后进行身份验证,收到身份验证码后,即可查阅电子信用报告。
注意:我们常说的征信花了,是指短时间内频繁查询征信,比如一个月内在三家机构申请贷款,会在征信体现查询记录,被列为风险用户(疑似急需用钱,还款能力较差),需等待一到三个月后再进行相关操作。
2、大数据查询
事实上,目前许多民间机构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大数据查询服务,大数据是对相关用户一些互联网公开的关联信息进行展现,会对用户近期风险行为进行评估。
很多网络贷款平台呢,也要查询征信,只不过不是查央行征信,更多的还是看个人大数据。
如果之前在网上有过逾期记录的,或者是在多个平台有借贷记录,那么你的各种记录都会被大数据给风控,这个时候你申请信贷就会频频被拒,任其发展的话,严重的连花呗、借呗都有可能被关闭。
很多不上征信的网贷机构,会通过大数据评分对用户近期是否存在多头借贷、非本人关联信息异常申请信息、联系人是否存在黑名单用户、用户本身是否存在失信执行、司法仲裁等情况做风险评估参考,用户自身也可以对自己的大数据风险进行排查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数据。
大数据报告主要包含黑名单情况,网贷的申请记录,申请平台类型,是否逾期,多头借贷,是否有起诉案件等等重要的数据信息。以及风险命中、司法执行、运营商风险、异常操作风险等内容。
常见的使用场景建议:
1.如果是打算买房买车、银行信用贷款等情况,建议直接参考人行数据报告,是最直观且权威的。
2.网贷使用记录多,或者申请过很多网贷,担心再次申请贷款被拒影响评估的,建议通过参考大数据来评分来决定是否继续申请。
3.证件信息泄露,担心被冒用贷款的,建议参考大数据(看是否近期有非本人的异常申请记录),然后结合人行征信(是否有负债情况),综合性排查风险。
有些朋友更关心的是数据留存时间,它会留存多久。目前呢,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个人征信数据的报送频率是每个月一次,包括各种贷款的申办信用卡等等信息。
所以呢,在申请大额贷款之前,最好不要频繁申请信用卡,网贷,小贷,以免给银行造成你很缺钱的一个误解,影响授信额度。
可是万一已经有留存记录的话,一般就会在系统保存五年。而网贷大数据相对要简单一些,如果仅仅是网花这样的情况,保持不申贷三到六个月的时间,大数据就会改善很多。
如果是因为逾期网贷黑的,就要考虑结清的先结清,然后注销平台账户,等至少六个月以上再考虑。
如果有贷款需求,请找专业正规的人士,不仅可以提供合理的贷款方案,还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!